


各团总支、团支部、学生社团:
根据学校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建设规划,推动双创中心建设与特色学生社团建设有效结合,提升入驻社团活力,经研究决定制定《关于“依托双创中心开展特色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共青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8年5月17日
关于“依托双创中心开展特色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作用,实现双创中心建设与特色学生社团建设有效结合,现根据我校实际,决定依托学校双创中心及各院(部)双创分中心资源和实践平台,建设双创中心特色学生社团。现就做好该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一)一个学生社团入驻一个双创分中心,依托中心平台进行建设(以下简称“一中心一社团”建设),实现入驻学生社团和双创分中心同步发展的建设目标。
(二)塑造入驻社团的示范效应,实现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升、以老带新,带动其他社团发展,打造具有安信工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与活动模式。
(三)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成果的展示,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项目,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落实学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二、主要措施
(一)建构“校-院(部、处室)-指导教师”三级管理模式。
1.根据社团性质,将相关社团管理指导落实到有关院(部、处室),其活动平台落实到有关双创分中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主管指导单位、双创分中心、指导教师,各司其职,使社团活动“计划有人管理、活动有人指导、效果有人检查”。
(二)制定双创中心特色学生社团专门管理办法。
1.由院(部、处室)、双创中心、校团委组成“双创中心学生社团指导组”,负责对学生社团入驻双创中心规划遴选、项目运行、管理机制等进行指导和督查。
2.入驻双创中心的学生社团有1—2名学生担任中心副主任,协助双创中心主任管理中心的日常运行程序。
(三)双创中心学生社团指导组负责入驻双创中心学生社团的考核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院(部、处室)职责
1.根据入驻双创分中心的社团活动和发展需求,指导社团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报送双创中心、校团委备案。
2.负责入驻社团活动项目的整体筹划、部署和执行,并持续优化社团建设管理标准和社团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
3.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激发学生社团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4.配合双创中心、校团委做好入驻社团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
(二)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院(部、处室)统一规划,具体组织开展所负责的社团日常活动及特色项目的指导工作。
2.负责监管社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秩序,确保项目保质保量进行;注意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内容,统筹学生社团与双创中心专项工作的有效融合。
(三)双创中心职责
1.联合校团委,根据双创中心整体建设需求,负责各双创分中心学生社团入驻的遴选工作。
2.为入驻双创中心的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硬件设施;协助院(部、处室)遴选社团指导教师队伍;落实指导教师待遇和协调双创中心的指导责任。
3.协调各院(部、处室),使各入驻社团有计划地参与双创中心的有关科研项目。
(四)校团委职责
1.协助双创中心及各院(部、处室)做好社团招新、考评、宣传推广等工作。
2.协助各分中心做好社团干部管理与培训。
3.负责社团年中、年终考核工作。
(五)学生社团职责
1.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根据各分中心要求,制定社团工作计划,有序自主推进各项社团工作开展。
2.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计划进度表,定时向双创中心学生社团指导组和指导老师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3.负责本社团活动的总结工作,不断地优化活动方式,提升活动质量,加强社团宣传工作,提升社团影响力。
四、考核机制
(一)指导教师考核
1.指导教师应在每学期初向双创中心学生社团指导组提交社团指导计划,备案后作为指导教师工作量考核依据。
2.指导教师工作量应以具体指导任务为依据,折合成课时计算;课时费由双创中心按有关要求审核认定。因项目需要增加课时的,另行提交申请。
(二)社团考核
1.各社团按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该社团年终考核总成绩。
2.双创中心学生社团指导组每年对入驻双创中心社团分别进行中期、终期考核。考核内容重点围绕入驻社团管理制度、活动组织与效果、学科竞赛与影响、社团宣传与推广、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
3.各院(部、处室)的社团工作考核参照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五、表彰奖励
对入驻双创中心社团年终考核“优秀”的社团颁发“XX年度双创中心优秀社团”称号,学校将给予社团活动经费支持,对未能发挥作用或名存实亡的入驻社团将实行退出轮换机制。
对于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建设过程的表现和贡献,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