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走进团委

首页 > 走进团委 > 团委动态 > 详情页

团委动态

探访红色金寨,传承革命精神
——管理工程学院“立夏烽火传承队”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团委 2025-07-17

本网讯 为进一步锤炼青年学子的坚韧意志,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管理工程学院“立夏烽火传承队”组织9名师生赴金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图片8.png

 图为启程前合影


红军广场启立夏新章,烈士名录传红色烽火

红军广场庄严肃穆,铭刻着金寨作为革命老区的厚重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肃立广场,仰望革命烈士纪念塔,耳畔仿佛回响起战斗的号角。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那段风起云涌的烽火岁月清晰呈现:立夏节武装起义的英勇壮举、艰苦卓绝的游击作战、前仆后继的牺牲奉献,无不彰显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驻足烈士名录墙前,凝视镌刻的英名,先辈们为信仰献身、为人民求解放的崇高形象如在眼前。红色根脉在历史的回响中赓续不断,革命精神在深切的缅怀里薪火相传,激励学子铭记历史、勇担使命。


图片9.png

(图为实践团参观红军广场)


梅山坝顶观水利雄姿,坝堤脚下思岁月峥嵘

实践团成员步入金寨县梅山水库,仰望88米高的连拱坝如巨龙横卧史河。坝顶清风拂面,壮阔湖景尽收眼底,脚下是新中国治淮初期的工程丰碑。在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1954年建设者们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以简陋工具、满腔热血攻克技术难关,历时数年筑起这座443米长的“水上长城”。其“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体系,在1991年特大洪水中成功守护下游,降低水位3.2米。更令人震撼的是金寨人民“三个10万”的奉献:10万儿女为国捐躯、10万亩良田被淹没、10万群众移居深山。队员们探究大坝防洪、灌溉、发电的多元功能与科学智慧,更被老一辈建设者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感悟到奋斗精神铸就的建设奇迹,筑牢了知识根基与精神支柱。


图片10.png

(图为梅山水库)


追溯立夏烽火,传承革命精神

金寨县汤家汇镇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旧址接善寺及南溪镇大王庙,承载着立夏节起义的壮阔历史。实践团成员踏入接善寺,清晰分布的展区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信念、坚持奋斗的峥嵘岁月。徐向前元帅简朴的办公室、丁家埠民团宿舍复原场景,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革命胜利的艰辛。驻足大王庙前,这座见证革命队伍集结的古老庙宇,仿佛将队员们带回烽火年代,感悟先烈为国家民族拼搏的磅礴力量。珍贵遗迹与徐向前元帅题词“立夏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深深烙印心间,激发起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强烈责任感。此次活动如心灵洗礼,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心,立志做革命精神的传播者。


图片11.png

(图为苏维埃旧址接善寺及南溪镇大王庙的参观照)

图片12.png

(图为活动合影)


此次金寨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深刻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堂,更是管理工程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它打破了校园围墙,将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宝贵的红色资源熔铸成育人的鲜活教材。队员们通过追溯立夏烽火、缅怀革命先烈、感悟水利丰碑,将书本上的历史转化为心中的信仰,将抽象的爱国情怀具象为肩头的责任。大家深切体会到,爱国是融入血脉的基因,是矢志不渝的奋斗。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一员,定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国志士的赤子之心,转化为精进专业、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强大动力。未来必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所学知识助力强国建设,以管理智慧与工程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