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第二课堂

首页 > 第二课堂 > 社会实践 > 详情页

社会实践

青春彩绘千年陶都 安徽学子实践赋能东门村振兴
团委 2025-08-01

本网讯 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探索文化赋能新路径,2025年6月2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路生花”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芜湖市花桥镇东门村,开展为期数天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当地深厚的红色历史,陶瓷文化底蕴与动植物养殖技术,通过实地调研、文创产品设计、主题墙绘创作等方式,将传统非遗、红色基因融入现代设计,希望探索出一条"非遗活化+文创赋能+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

解码陶艺文脉 创新非遗活化

实践首站,团队在东门村党支部书记李和平的带领下,探访了历史悠久的烧陶窑址。面对仅存框架的古窑,队员们深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产品设计组深入挖掘陶文化元素,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他们设计了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陶刻书签,开发了“长征路线图”陶瓷拼图,探索“陶+”创意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旨在让古老的陶文化焕发新生机,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image.gif

 图为村党支部书记李和平与指导老师张旭带领学生考察古窑遗址 韦杰供图)

image.gif

(图为队员在东门村研究陶片特征、收集设计素材 韦杰供图)


墙绘红色记忆 艺术点亮乡

为传承红色基因,团队深入走访村庄,挖掘本地红色故事。艺术设计组选定村中房屋墙体作为创作载体,精心绘制了主题壁画《薪火》。壁画左侧以窑火映衬五星,右侧将青瓷纹路化作稻浪,中央篆刻“永远跟党走”五个遒劲大字。“陶韵红飘带”设计贯穿画面,巧妙将红色标语转化为陶瓷釉色装饰,使革命精神以具象可感的艺术形式呈现,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团队希望墙绘创作成为唤醒乡村的视觉盛宴,当艺术遇上红色,团队展望它们能碰撞出传播的火花,沿着网线走进千家万户。

调研特色农产 助力产业兴旺

实践期间,团队还重点调研了东门村的现代农业发展。在村干部陪同下,队员们参观了成片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农户通过科学种植,精准调控环境,实现蔬菜反季生产,保障了稳定收益。团队详细了解了西红柿、黄瓜、丝瓜等作物的种植与销售情况,关注电商平台在拓展销路中的作用。此外,团队还深入考察了当地依托丰富水域资源发展的青虾生态养殖产业,了解其科学的选育、喂养和水质管理模式。电商发达的今天,团队希望通过电商,社交媒体平台的媒介传播力量,让它们销往更广袤的天地。


image.gif

(图为团队调研东门村蔬菜大棚种植情况 李萌萌供图)

image.gif

(图为团队随村干部了解青虾生态养殖模式 韦杰供图)


此次“艺路生花”东门村之行,是安徽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与乡土情怀相结合的生动实践。队员们触摸千年陶片,对话历史匠心;描绘红色画卷,传递信仰力量;关注田间地头,思考产业未来。他们以设计为桥梁,探索“非遗活化+文创赋能+产业振兴”的乡村发展路径,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那些承载着匠心与初心的陶器,正以新的形态讲述着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这场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让实践团队员们收获万千。团队同学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贡献绵薄之力。正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钱琳所言:“青年要将专业实践写在乡土大地上,让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image.gif

(图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路生花”实践团队在东门村合影 韦杰供图 通讯员 丁楚乔)